石榴通过网络与我取得联系,她那细若蚊蝇的声音透过屏幕传来,带着一丝无力和断续的哀伤,情绪显得很低落。她向我倾诉,年仅25岁的她,生活却如同嚼蜡般乏味,失恋与失业的双重打击让她感到前路茫茫,与父母的关系也日渐紧张。更令她痛苦的是,身体的种种病痛如影随形——偏头痛、颈椎痛、胃痛以及失眠不时侵袭着她脆弱的身体,让她手足无措,严重怀疑人生……
我关切地询问她是否曾去医院做过相关检查,她告诉我去过几家医院,但都未能查出明确的疾病。有医生建议她去看心理科,她尝试了一段时间,却未见明显好转。医生开具的精神科药物在服用两次后,给她带来了巨大的身体不适反应,吓得她再也不敢轻易尝试。今天她在网上找到了我,希望能得到我的帮助。
从她的自诉来看,她似乎属于躯体化症状易感素质较高人群,且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我觉得有必要当面为她做些相关评估,于是我们约定好了时间。
石榴如期而至,她身材高挑却略带几分纤弱之感,肩膀微耸,脊背略弯,总是习惯性地低垂着头颅。一头柔软的深棕色披肩长发衬托着苍白的面颊,两腮处的毛细血管隐约可见,眼眸略显干涩,眼周环绕着淡淡的灰色阴影,俊美的鼻梁下,是两片略显干燥却依然柔美的薄唇。她说话时总是眼神闪躲,仿佛在努力与世界保持一段微妙的距离,整个人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脆弱和无助感。
然而,当石榴步入咨询室,她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一面。刚坐下她便直截了当地说:“老师,我今天来是想请教您几个问题。”这让我有点意外,我回应道:“好的,请讲。”她随即抛出一连串的疑问——生活为什么是这样的?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人际关系怎么那么复杂?生命为何如此脆弱?人生有意义吗?——我意识到,她是带着深思熟虑的问题来的。这些问题在她心中盘旋已久,却始终未找到令她满意的答案,她希望我能助她解开心中的困惑。但我知道,心理咨询并非简单的问答游戏。看到她这么直接这么急切,我估计她的身体状况与此有很大关联。我开始启动摄入式访谈:“感觉你很善于思考,这种思考是从何时开始的?”她答道:“中学时。”我追问:“那时发生了什么?”就这样,我们一同走进了她的学生时代,探索她的回忆。随着了解的深入,我逐渐理解了石榴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疑问,也知晓了她儿时曾对绘画和舞蹈怀有浓厚的兴趣。然而,父母的严格管教让她在追梦的道路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挑剔、苛责和痛苦。
过程中,我们也做了相关的评估,结果表明石榴的问题适合使用性灵唤醒体系的相关技术。鉴于石榴的现状,我们经过商议决定了实施阶段性咨询计划。首要目标是协助她深入了解自己,拓展对生命与人生的认知,有效释放长期积压的负面情绪,开启自我接纳,树立自信心,缓解躯体化症状,改善睡眠质量,觉察人际关系模式,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进入阶段咨询,我们首先踏上了一场旨在唤醒内在性灵的探索之旅。石榴惊喜地发现了自身未曾觉知的一些功能,感受到了内在性灵的活跃跳动,体悟到了万物皆具灵性的真理。她逐渐领悟到,每个人生来都具有完备的性灵,这股潜藏的力量是无限的,它拥有强大的创造力和自我疗愈能力,同时理解到人体信息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衡的奥秘。
在这一环节,我们帮助石榴从意识层面增强了对生命的理解以及对内在自愈力的信念,深入挖掘了她与父母以及早期生活环境的互动模式和其中的关系问题,为她敞开了一扇通往全新思维方式的门户。石榴展现出了不凡的悟性,她的认知边界迅速扩展,对于自己的性灵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欲望。
紧接着,我们采用意象对话技术,引导石榴深入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以下是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
在意象中,石榴描述她眼前出现了一面镜子。我知道“看镜子”这一活动最好在来访者对潜意识探索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再进行,但鉴于这是石榴自主浮现的意象,我决定鼓励她勇敢探索。
石榴起初不敢直视镜子,她紧张地说:“我害怕,不敢看,心理紧张,感觉很恐惧。”我理解她的感受,共情她,引导她去细细体会那些复杂的情绪,并尝试用语言将它们表达出来……
在与自身感知觉和情感链接并且做了一番表达之后,石榴描述她在镜子里看到了一个女性形象:
“她的头发恐怖极了,像狮子的鬃毛那样竖立着,凌乱不堪。在那乱糟糟的头发下,隐藏着一张红色的鬼脸。我感到极度恐惧,不敢再看她……她的眼睛明亮而凶狠,我无法直视她的眼睛。我不想再看到她了!……”
石榴的双臂紧紧环抱着自己,身体不自觉地向后倾斜,微微颤抖着。我在一旁轻声安慰并鼓励她,慢慢地,她的情绪平复了一些。我支持她继续面对内心意象的变化与呈现。之后,石榴开始小心翼翼地与那个形象对话。而我,静静地守护着,期待她分享交流的内容。
突然,石榴猛地握紧右手掌,用力向前砸去,随即收回右拳并用左手护住轻抚,同时睁开双眼,大口喘着气,低声说:“碎了,碎了,她消失了。”
我大概猜到发生了什么,为了让她继续释放情绪,我轻声问:“是什么碎了?”她深吸一口气,回答道:“是镜子,我把镜子砸碎了,玻璃碎片哗啦啦散落一地,她也消失了。”
“看起来你受到了很大的惊吓。”我试图与她共情。
石榴轻拍着胸口说:“是的,听到她说的那些话,谁能不害怕呢?”
我跟进问:“她说了些什么?”
石榴脸上露出厌恶的表情:“她自称是魔鬼,说25年来一直住在我的心里。”
我回应:“这确实有点吓人。”
“就像一场噩梦。”石榴若有所思地说,“但为什么我觉得她好像就是我呢?”
“这种感觉从何而来?”我尝试带她深入。
石榴摇摇头:“我也说不清楚,但就是有这样的感觉。”
我问:“你们还聊了些什么?”
石榴说:“没别的了,她说完那句我就砸了镜子。”
我又问:“那时候你除了恐慌,还有什么感觉?”
石榴回答:“我不想见到她!”
“那是什么情绪?”我追问。
“讨厌!我讨厌她!”石榴说着,泪水唰地涌出来,如断线的珍珠嘀嗒滑落。看到她的情绪终于释放出来,我鼓励她继续发泄,并轻轻地把纸巾盒向她推了推,然后安静地守候着她。
过了一会儿,石榴擦干眼泪,问我:“老师,她为什么要住在我心里?”
我看着她,评估着她的勇气,说:“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如果你愿意问问她,或许能得到更明朗的答案。”
石榴抬起眼睛看着我:“但镜子已经被我砸了,她不见了。”
我激发她:“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你愿意再试一次吗?”
石榴点了点头:“好吧,我很想知道答案。”
我再次引导石榴放松,她很快就进入了状态。“老师,我看到她了。”她说。
“她现在看起来怎么样?”我轻声问。
“她还是那个样子,眼睛很亮,但不那么凶狠了。”石榴回答。
“看着她,你有什么感觉?”
“我还是有点害怕。”
“那还要继续和她交流吗?”
“要。”石榴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问:“你为什么要住在我心里?”
魔鬼回答:“因为你心里有鬼。你总是做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事。”
石榴辩解说:“我并不是故意去做那些令人费解的事的。比如伤害人的事,我是绝对不会做的。”
魔鬼说:“但你总是让人失望。”
石榴承认:“也许吧,我经常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我需要有人帮助我,指点我。”
魔鬼回答:“你自己可以帮自己的。”
……
她们的对话持续进行,石榴的眼泪再次滑落。渐渐地,她发现那个人并不那么可怕了。突然,她身体前倾,显得有些紧张地问我:“她怎么变得越来越模糊了?”我能感受到她情绪的起伏和能量的波动,看样子她对与人亲近的连接有着深深的冲突。我轻声安慰她,让她不要着急,慢慢来,放轻松些。
石榴说她既想靠近那个人,又有些害怕。
“怕什么呢?”我问道。
“我怕她会再次变得像开始时那样丑陋和恐怖,怕她会伤害我……”石榴坦言自己从未主动与人交往,因为她不确定对方是好人还是坏人,不确定对方如何看待自己,不确定对方是否会伤害自己,也不确定对方是否能接纳自己……
我提醒她边说边体会身体和情绪的状态。
尽管内心充满矛盾,石榴还是鼓起勇气向前伸出手。然后,她惊喜地说那个人又变得清晰起来,而且那个人似乎也和她一样既想接近又有些害怕。
“她的状态和你的很像,对吗?”我问道。
“是的。”
“那么,此刻你希望对方做些什么呢?”我继续引导。
石榴欣喜地说:“我们的手握在一起了!……突然间,我心里轻松多了,充满了温暖和喜悦的感觉……那个人变了,她的头发变得像清汤挂面那样清爽,脸上洋溢着微笑,眼神柔和,整个人给人一种甜美的感觉。”
我深知,石榴与内在的那个她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她们开始相互理解,自我接纳的大门正在缓缓开启……
感觉时机差不多了,我们进入了咨询的第三个环节,进行艺术表达与整合。记得在初次会谈时,石榴曾提及自己小时候对绘画的热爱,但父母不断的挑剔让她逐渐放弃了这一爱好。在海豚湾的咨询室里,画笔和画板等涂鸦工具一应俱全。当我询问石榴是否愿意尝试涂鸦时,她瞥了一眼画板和笔,却回答说自己不会画画。这并未出乎我的意料,毕竟,孩子的兴趣如果在幼年时期屡遭否定,那么这份热情往往会被深埋心底。
于是,我们一同回溯人类的发展史,追溯到几万年前,探讨人类最初在山洞中绘画的原始冲动。渐渐地,在我的引导下,石榴不知不觉地拿起铅笔,在纸上挥洒起来。画纸中央,一位身姿曼妙的舞者跃然纸上,她的身体与四肢线条流畅,美轮美奂。我不禁由衷赞叹:“太美了!”接着,石榴又在舞者周围勾勒出草坪、花卉、房屋、大海、轮船、灯塔等元素。她时而沉思停顿,时而再次挥笔,当那张A4纸被画得密密麻麻时,她终于满意地放下了笔。
欣赏着石榴的画作,我们围绕那个舞者展开了交谈。随着对话的深入,我感受到石榴内心跃动的舞蹈欲望。我注意到她的双脚不自觉地轻轻摆动,马上运用舞动性灵的共情法。当她描述那个舞者在舞台上宛如行云流水般飞舞时,她的眼中闪烁着羡慕的光芒。我尝试邀请她用身体来诠释那舞姿,她显得有些惊讶,说自己不会跳舞。这正是我常遇到的那种微妙的尴尬局面,然而它往往很快就出现转机。
因为,每个人都天生具备舞蹈的潜质,我们的身体也渴望通过肢体的舞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情绪。然而,在成长的道路上,无拘无束的手舞足蹈常被看作是不合常规的行为,导致大多数人抑制了自己对身体舞动的渴望。这些被遏制的欲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积聚,有时甚至会导致一些病态的失控肢体行为,例如莫名的手脚颤抖、颈部的伸缩摆动、频繁的甩头耸肩、挤眉弄眼等。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现象可能会演变为心理障碍和身体疾病。
针对石榴对舞动的反应,我与她聊起了少数民族的歌舞文化。随后,我播放了一段轻音乐,自己随着旋律舞动起来。跳了几圈后,我向石榴伸出手邀请她加入。她终于明白,舞动本是一种自发的、用以舒展身心的表达方式,它的初衷在于释放情感和放松肢体,并不需要遵循固定的套路,也不需要精确的动作。她站了起来,开始跟随我舞动,起初她的动作有些迟疑和笨拙,但不久之后,她的舞姿变得连贯起来……
后来,每一次的咨询,石榴都要求至少让她舞动20分钟,她爱上了这种非言语表达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用舞动性灵的咨询技巧及时地共情她的身体与情感,她的身体表达越来越放松,脊椎也明显地挺拔起来,体态和精神面貌都有了显著的变化。有一次舞动结束后,她跟我分享:“老师我有个发现,有时一个舞动动作就能传递很多复杂的信息。如果用语言来描述,我觉得很难说清楚,用身体就不一样,更直接更到位。非常享受与您这样共舞。”
在咨询期间,石榴逐渐意识到自己过去的思想过于活跃,但思维方式却偏向消极,这使她常常陷入自责、愤怒、恐惧和焦虑的情绪中。长期的压抑和不平衡的心态,加上不良的人际互动模式,正是她自卑的主要原因。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巧妙融合了多种策略,让咨询目标在不经意间得以实现。
初次咨询之后,石榴的睡眠质量有了改善。
第一个阶段完成时,石榴兴奋地分享了一个好消息:第一次咨询后,她便开始积极投递求职信,现在她成功获得了一家外企的中层管理职位。
第二阶段咨询过程中,石榴反馈说头部与颈椎的疼痛感已经消失。
到了第三阶段,石榴欣喜地告诉我,近期胃痛的问题也没有再困扰她。而且她发现刚来海豚湾时向我提出的那些问题她自己都有答案了。
三个阶段的咨询结束时,石榴仿佛经历了一场华丽的蜕变:她的眉宇间流露出舒展与自信,眼睛有了神采,两颊泛起淡淡的红晕,走路时脊背挺拔而不失优雅,与人交谈时敢于正视对方,也不再刻意回避父母了。她感慨地说,在这段时间里,她的心情格外愉悦,“感觉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甚至“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加漂亮了”、“在某些方面自己颇有天赋”。此外,她还羞涩地透露,已有心仪的男士向她展开了追求。
石榴的变化之快,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面对这样的情形,我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分析,认为她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改变,既源于内在的动力,也受到了外在因素的影响。尽管外在因素要通过内在因素才能发挥作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内部的阻力。然而,得益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石榴勇敢地面对了这些阻力,并将问题转化为了前进的资源,从而在短期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她内心有着强烈的改变欲望;
2、她对咨询师充满了信任;
3、她的性灵十分活跃而且她对之非常信任;
4、咨询师为她量身定制的方法恰好契合了她当前的人生发展阶段。
艺术是人们保持和促进性灵流动的重要途径。对于那些拥有艺术天赋的人来说,他们的生命能量和创造力往往更为强大,形象思维也更为活跃。这类人的心理问题通常会在青少年时期集中爆发。此时,如果能抓住他们的特性,顺势而为,便能事半功倍。此外,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帮助他们调整那些曾经有效但不再适合未来发展的思维方式、生活模式和行为习惯,将使他们的人生之路更加轻松顺畅。从这个角度来看,青少年时期爆发心理问题并非灾难,反而是一种福音。
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与心理应激事件或挫折紧密相连,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个体的消极思维模式和潜在的情结。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出,在儿童时期,我们便形成了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初步看法。如果此阶段父母、老师或长辈对我们进行负面评价,例如称我们“笨拙”、“不可爱”或是个“失败者”,这些负面标签有可能成为我们内心深处的基本观念,而成长中未被满足的关爱和认可需求也可能固结为难以解开的情结。随着时光流转,这些消极的自我认知往往被压抑或隐藏在潜意识中,不断地自我攻击、否定自己,消耗着我们的心理能量。当面临重大生活事件时,这些消极信念便会活跃起来,与成长过程中的相关记忆相互交织,使内心充满挫折感、失败感、无能感或羞耻感。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这些消极信念和记忆可以通过诸如意象、涂鸦、舞动、沙盘游戏、心理剧演绎等多种方式更直观地呈现出来。这些方式不仅有助于释放长期积累的负面情绪,还能促使个体进行调整。咨询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为来访者提供建设性的引导,激发他们产生积极、富有创造力的新意象与行为。这些过程都是从潜意识层面出发,学习并改变过去的缺陷取向思维,逐步培养起资源取向的、具有建设性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完善个人的人格体系,从而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
在石榴的心理咨询之旅中,她对咨询师的引导展现出了极高的配合度。仅需稍加鼓励,她便能积极地付诸行动,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应对挑战。因此,她很快便尝到了将困境转化为成长机会这一人生策略的甜美果实。当我们回顾整个咨询过程及其成效时,石榴意识到自己在心灵成长的道路上已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她表示将持续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自我觉察力,密切关注内心世界的演变,以便及时进行自我调整。
临别之际,石榴问:“老师,如果将来我遇到无法独自解决的问题,还能再来寻求您的咨询帮助吗?”我肯定地回答:“当然可以,我会一直在这里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