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扫兴,是一种高级的能力

2023-11-09

有人提问:和不扫兴的人相处是种什么体验?

和不扫兴的人相处,会让人全然地放松,获得满满的爱和正能量。

这些情绪价值将成为滋养一个人的精神力量。


图片

扫兴的话语就像一根根刺

你遇到过习惯扫兴的人吗?

考试第一名跟家人报喜,却被说“不要翘尾巴,小心下次考砸了”;

看到了美景拍下来和朋友分享,却被回复“这有啥好看的,你是没见过美的”;

兴致勃勃地跟伴侣提议去电影,对方却说“看电影浪费钱,没事不如把家里打扫打扫”……

图片


习惯扫兴的人往往有这样的表现:

接收到了一个信息,就用自己的“思维定式”进行“价值判断”,并“好为人师”地说教输出,或用“我赢你输”的思维,表现自己更厉害,或贬低对方。

这样的人完全不能真诚地听对方的表达,欣赏对方的选择,对身边的人表示赞美。

其实,一句习惯性的扫兴的话语,带来的伤害可能是巨大的。

如果把快乐的情绪比作一个个气泡,那扫兴的话语,就像一根根刺。

冷不丁冒出来戳破快乐的泡泡。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失望性隔离”。

当一个人在关系中一次次失望积累,就不愿意再跟对方接触,以免自身遭受伤害。

更有甚者,会在不断碰壁中,模糊甚至丧失自我的价值。

图片



图片

遇到扫兴的人怎么办?

当我们遇到了扫兴的人,或许可以试试以下两个方法。

1.识别对方话语背后的潜在信息

举个例子:

假如你兴高采烈给父母准备了礼物,父母却泼来一盆冷水:“都叫你别老这么大手大脚的,退了,我不要。”

这时,我们可以思考一下:

“爸妈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背后的潜在信息是什么?”

父母的潜在信息,可能是“我担心孩子浪费钱,现在挣钱都不容易”;

还可能是“这么多年吃苦过来的,不舍得用这么好的东西”。

学着先识别对方话语背后的潜在信息,而不是陷入冲突。

2.培养自我满足的能力,发展其他社会关系

如果一个人习惯性扫兴,并且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那么可以选择与其保持距离。

可以去发展其他的社会关系,找到相互欣赏的同伴。

如果实在找不到可以提供情绪价值的对象,就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培养自我满足的能力。

当你的快乐不只建立在一个人身上,自己也有充分的取悦自己的能力,会更有能量包容扫兴带来的负面影响。

图片



图片

如何做一个不扫兴的人?

有时候,我们也可能无意识扫别人兴。在与人相处中,做到以下两点,可以避免成为一个扫兴的人。

1.多给予支持性反馈

无论面对孩子、父母、伴侣还是朋友,当别人想要和你一起做点什么,哪怕你不想参与,也尽量表达尊重和支持。

用“欣赏”替代“评判”,用“聆听”替代“说教”。

这些支持性反馈,会让对方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理解彼此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允许双方各自寻求满足,大家都开心。

2.坦诚沟通彼此的想法

很多扫兴者,并不知道自己在扫别人兴,甚至也在苦恼怎么跟人好好相处。

这时候,“坦诚相待”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通过坦诚沟通,看看彼此的想法到底是什么,有误会的解除误会,有错的就吸取教训。

能做到这些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人格特质,情绪把控力也更成熟。

图片


图文转自网络,

若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

海豚湾·心灵寄语


图片别人让自己扫兴,会激起我们的自我保护机制,采取“失望性隔离,而总被隔离的人可能会外归因埋怨他人或内归因自我否定。处在这种能量争夺的关系中任何一方都不舒服,如果总是陷入这样的处境(重复的人际关系模式困扰),建议借助心理咨询深入潜意识探索,看到症结所在,并获得转变。有需要可联系电话18023297971预约图片




*80%的人都有受害者心态?别让“受害者”心态害了自己

*不要试图考验人性,因为人性经不起考验

*警惕你身边的那些「正能量」

*人生的大部分痛苦,本质上都和它有关

*以为自己是“社恐”?不,你只是“社交焦虑”!

*万万没想到,只要换个想法就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自律如果不舒适就是自虐——如何用心理学实现自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