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23恋爱模式是童年关系的复制

2022-08-28

静虹: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静虹,周四又到来啦,欢迎大家一起参加我们心理学相关的探讨。


文莉:大家好,我是文莉。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啦,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爱情其实是童年关系的轮回,那么这句话又是怎样理解呢?下面就请静虹老师来为我们开讲。


静虹: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每一次分手都是心灵的修

我看过有一本书,里面提到:每个人至少要经历两次“诞生”。

第一次是从妈妈的子宫里出生。子宫是婴儿完美的居所,离开这个居所,是一个痛苦的分离过程。但这个痛苦却换来了一个新生命。

第二次是恋爱。我们一生中会与许许多多人建立许许多多种关系,但恋爱是我们生命中能自主建立的最亲密的关系。只论亲密度,亲子关系一点不比恋爱关系逊色。但是,亲子关系是天赐的,好父母也罢坏父母也罢,我们没得选择,只能接受,而恋爱关系却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正是因为可以选择,我们自己的人生才有了意义。”咨询师荣伟玲说,“恋爱是一种特殊的选择。其实,我们无意识中都将恋爱当作了治疗,目的是为了修正我们童年的错误,其表现就是,恋人多数时候都是我们选中的理想父母。现实父母或多或少让我们不满意,我们心中都藏着一个理想父母的模型,它是我们选择恋人的基石。”

如果治疗获得成功,不仅童年的错误得以修复,我们还会真正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这是人格成长的最重要的一步,也是与家分离的最后一步。


文莉:那么我们怎样处理好爱与分离这一对矛盾呢?


静虹:“恋爱,其主要意义不是让我们找到一个能黏一辈子的伴侣,而是让我们真正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伴侣是另外一个和自己一样独立、一样重要的人。并且,我们还深深地懂得,这两个相互独立的人,又能无比亲密地相处。”

“恋爱是亲子关系的复制。”荣伟玲说,“如果童年幸福,我们更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痛苦。”

当然,恋爱不是对亲子关系的简单复制。实际上,我们不会简单地按照现实父母的原型去寻找恋人,我们其实是按照理想父母的原型去寻找恋人。

理想父母都有一个特点:能给予我们无条件的爱。我们自己需要这种无条件的爱,我们也知道恋人需要这种无条件的爱。所以,在恋爱前期,我们会积极地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或者用直白的方法,或者用狡猾的方法,总之都会让对方感觉到:不论你做什么,我都会一如既往地爱你,我的爱是没有条件的。

获得了足够的无条件的爱之后,我们会变成孩子,恋人也会变成孩子,我们一起退行到童年。这时,我们互为对方的理想父母,又互为对方的孩子。这是恋爱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决定了我们是重复童年的错误,还是修正童年的错误。

恋爱不只是两人现在的舞蹈,也是两个家庭过去的舞蹈,因为我们的舞步是在童年学会的。


文莉:嗯,是的。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在著作《家为何会伤人》中提出:爱情是童年关系的轮回,是为了修复童年的“创伤”,或回望童年时期的美好,那么这个轮回又是怎样理解的呢?

静虹:在很多人的理解中,“轮回”可能只是重复,再来一次。至于为什么会轮回,谁在主宰这一轮又一轮的“轮回”则无人知晓。毕竟,大自然以及宇宙规律,人们至今尚未研究透彻。

对于虔诚者而言,既然是轮回,人就是被动的,几乎等同于命运一样操控着每一个人的生命。相同的意思,较早前的心理学家荣格也曾经说过:潜意识操控着你的人生,而你却将其称之为命运。

因此,如果一个人想要改变这种潜意识对自己的影响和操控,就要将一直隐而不显的潜意识,意识化。即:直面它,让它大方显露出来,并看清楚它带来的问题,再根据现实解决问题。

这一原理,不仅运用在人生命运上,更可以运用到两性关系中。武志红说,爱情是童年关系的轮回,它操控我们每一个人。


文莉:嗯,如果这样说的话,那么我们似乎就要清楚明白自己的童年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它为何能与爱情产生关联,为何能够操控我们?

静虹:嗯,是的。一个人的童年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对一个人起决定性作用的关系,自然是与自己父母、兄弟、家人之间的关系。

父母爱自己,对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有正常而热烈的呼应与回应,当事人就会感受到爱与温暖,觉得自己被尊重和理解,自己的一切主张和想法都有正确的解读和指引,进而形成正常的人格体系和感知体系。

这样的人往往既会自我尊重,又会尊重并理解他人;既自信大方又开朗慷慨,因为他知道自己被人爱着、肯定着、关心并理解着,因此,他也将自己感受和理解到的这一切,回应到其他人身上。

正是这种反向回馈,让陌生人也得到了滋养与启发,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关系。

若他/她与其他人有了爱情感应,成为恋人关系,那么这种正向而美好的关系循环模式,自然也会发生在他们之间,从而让这段爱情得到灌溉与培养,而一段良好的感情,显然是建立在彼此输送,相互尊重,共情基础上的。

相反,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紧张,与家庭成员之间矛盾重重,那么这种原始的心态与心结,就会从那时候起郁结在他的内心。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要遭受这样的待遇,也不了解为什么父母兄弟会如此对待自己,让自己感到难堪、痛苦、悲伤、难过、无人同情和安慰。

这一股原始情感与郁结,因为得不到抒发和缓解而被深刻掩埋在自己的内心,成为逐渐退隐的潜意识。

虽然平时看不出来症结与影响,但是一旦遇见至关重要的关系和场合时,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会唤醒内心的那股潜意识,并使它们释放出来,以应对和解释眼前的关系与场景。

一个内心有伤痕的人,在一段爱情关系中,往往会不由自主地牵引出童年的关系状态和体验,一方面是想在这段崭新的关系中寻找童年时期的答案,另一方面又是想看看童年时期的心理感受是否会再度发生。

原本,寻找答案与验证心理感受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和事件,但是童年时期关系紧张的人,面临一段亲密关系时,会不由自主的将两者套用在一起。

虽然意识上他明白言情的恋人并不是童年的父母、兄弟、姐妹,但这种仅次于童年父母兄弟姐妹关系的爱情关系,会让他又自主地陷入到过往的那些体验中去。

他的恐惧感、难堪感、受伤感、无人同情和安慰感会悉数浮现出来,并隐隐刺痛并提醒他: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否则,会让他受伤难过一如从前。而正是内心这种来自童年关系的体验,暗中推动着他滑向测试边缘。

他会不由自主地体会到童年时的不良体验,并因此而陷入敏感、多疑、失落、喜怒无常之中。因为对伴侣的不信任和害怕自己受伤的防范,他的行为举止会日渐失常而不自知。

比如:过于敏感,对方一句玩笑就可能会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嘲讽和冒犯,进而以大发雷霆的方式保护自己;多思多疑,童年时期因为不知道自己为何让父母生气,让周围的人不高兴,所以逐渐的他养成了多思多疑、谨小慎微的性格。

旁人简单一句话,一个眼神或者某种正常非有意的疏忽,都会让他浮想联翩,并就此作出极其不恰当的判断和举动。而对方在感受到他的举动和反应之后,才会发现自己被误解和被怀疑了,进而确认这个人在性格上的缺陷。

再比如,童年关系中体验不好,有情绪郁结的人,在亲密关系中往往容易自怨自怜,并且经常莫名其妙地把错误揽在自己身上,说一些“都是我不好,如果我优秀一点,你就会爱我更多”诸如此类,让伴侣摸不着头脑又很气恼的话。

令对方不由得对他/她发脾气,而一旦发脾气受到责难,深受童年关系影响的人就会在内心确定地说:“看,我就说我是一个不受人喜欢,不值得被人爱的人吧,果然如此。”

而此情此景,就是童年关系的“圆满轮回”,它的确像剧情一样,牢牢操控了人们的心。

文莉:嗯,是的,我们似乎每天在自己未察觉到的地方,每一天在进行着相同熟悉模式的轮回?那么在恋爱中如果发现亲密关系有着恶性的循环,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静虹:想要在亲密关系中逃离这种童年关系的轮回,人就必须要与过去斩断联系。而彻底斩断联系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感知到内心的伤痛时,直接站在伤痛的面前正视它们,并追问和审视这些伤痛的来源。

如果童年时期的关系让小小的你深受打击又无力反抗,那么成年之后的你,就有责任去医治好那个内心幼年的自己。

追问伤痛的来由,是为了让年幼的自己回忆起具体情形;审视伤痛以及被伤害的自己,则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尽量客观地看待整件事,进而为自己开出治愈的药方,从而从根本上摆脱这段关系的轮回,以及这一轮回对自己的控制。因为童年我们的记忆都是比较浅薄的,每个人对自己童年的记忆可能都是比较有限的,这就需要在对童年的追忆中,可能您需要专业的咨询师进行引导和把你引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再重新认识这件事和一个人对你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经常有一些来访者说自己看了那么多书,懂了那么多心理学知识依然治不好自己的伤的原因。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经历也是不相同的,一件事情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因每个人的经历而产生的主观感觉而已。所以当你觉得自己的童年关系或熟悉的生活模式对您的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而你自己又无处追寻的时候,不如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嗯,今晚的分享就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陪伴,大家晚安。

文莉:祝大家好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