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0投射

2022-05-09

文莉:哈喽,大家晚上好,我是文莉。又到了周四的晚上,还有一天就是2022年了。新的一年,新的期待,大家可以将对新的一年的期待和展望写下来,以更好的状态开启新的篇章!

静虹:大家好,我是静虹。是呀,时间过得真快。就像对2022年新的展望一样,大家也不妨可以回顾下我们的2021,把开心的不开心的记录下来,2022年,愿我们更好!看看今晚,文莉老师和我们分享哪些心理学知识呢?

文莉:嗯,今晚想和大家聊聊“投射”。曾奇峰说过:“判断投射的绝招就是:一个人心里有什么,他就对别人身上有什么敏感,或者说他就有好的鉴赏力。”又或者是《遇见未知的自己》里写道的:“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以上的这些,都较好地诠释了“投射”的意思。在我们能量状态高时和能量状态低的时候,感受到的一切都会显得截然不同。当你今天以欢愉的状态迎接全新的一天的时候,可能你会发现你看到的一切都是跳跃的,阳光很好,天气很好,一切都很好。就算是下雨天,空气也觉得格外的清新。

但如果最近刚好遇上些烦心事,看到的一切可能都会觉得少了些活力。迎面碰上的人,接触到的事,给我们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静虹:那“投射”应该也是可以追溯到我们早年的时期的吧?

文莉:当然也是可以的。投射也许是一个人一生中首先使用的防御机制,就是在婴儿跟母亲的关系中间,如果母亲把他照顾的很好,在他肚子饿的时候,妈妈就把乳房给他,让他吃饱了,他的胃舒服了,他就会把这种舒服的感觉投射给妈妈,认为我是好的,妈妈也是好的,乳头也是好的。但是如果在婴儿期的时候没有得到妈妈的好的照顾,他的胃可能就不舒服,然后他就会认为我的胃是不好的,我整个人也是不好的,所以妈妈也是不好的,妈妈的乳头也是不好的。严重的情况,就是在成年期的时候,他还可能保留我是好的,妈妈是不好的这样的感觉。

一个人的内心活动永远都会输出,就是我心里怎么想,接着怎么做,而怎么做这个行为是可以观察到的。另外我们从成人身上也可以看到很多婴儿般的行为,所以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跟这个世界没有关系,而是跟我们内心是什么样子的有关系。

弗洛伊德曾经用一个单细胞的生物来说明投射的防御机制,一个单细胞的生物已经具备一整套的自我保护的方式,比如说细胞膜、细胞液里面的线粒体以及其他的一些东西,当有一个危险从外面攻击这个单细胞的时候,他可以自动的调动他所有的防御系统来对抗它。但是如果这个危险是从内部来的,这实在是太危险了,所以它会通过幻想把内部的危险变成还是从外面攻击的,所以这等于把危险投射到外界,然后再折回来攻击自己。

同样的,投射也是无处不在,就是在生活中间,现实世界是什么样子,跟现实世界的真实性没太大的关系,每个人都是被厚厚的,自己投射的世界所包裹,然后在这个世界外面才是真正的世界。

【在投射中,也会出现投射不足和投射过度的情况。】比如说在一个真正危险的地方,我因为过度的投射我的安全感,所以我看不见那些危险的事实,这样子可能真正的威胁到我的安全,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功能不足的状态,就是现实检验不够。

如果再归纳一下的话,我们可以这样说,就是一方面我有能力把我内心的安全投射到环境里面去,使我能够跟环境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在环境真正出现危险的时候,我能够客观的感觉到,以便采取保护自己的措施,这样子可能就比较和谐了。

静虹:那么客观的感觉到这个功能,这个是什么?

文莉:【这是一种自我功能,就是判断力。也是对现实的检测能力。】

生活中间还有这样一些投射的例子,比如说一个工作人员认为他的老板对他有意见,他觉得那个老板看他的眼神,关门的那个响声是在攻击他。他的咨询师告诉他:实际上你对这个老板有敌意。在他觉察到原来自己是对这个老板有敌意的时候,他觉得老板对他的敌意也消失了,这就是把他对外的攻击还原成我自己的,而不是把它投射成这个老板攻击我。

静虹:那这对于调试人际关系非常有好处。

文莉:是的,因为这是让自己分清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不把自己内心拒绝的内容的认作或说成是别人。还有一个比较细微的例子,这在生活中也非常常见,比如说在父母亲纠正小孩的一个什么样的习惯的时候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直接告诉他,比如说:“吃饭的时候不可以发出声音。”就直接这样说,没有带任何的情绪。

另一种情况是,父母在纠正孩子的一些小毛病的时候,是带有厌恶的,这是好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用的。比如“你能不能吃饭的时候不像猪一样的吧唧吧唧的?”或者是“你做作业的时候怎么这么不小心?”

【只要是这些说法中间带有情绪的都是投射性的在攻击自己。】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的心理原理。

如果我有这样习惯的话,我会非常的内疚,我有屈辱感,这些感觉是潜意识里的,我们的意识经常感受不到,因为这些感觉令人难堪,被压抑到潜意识里了。

现在我看到我的孩子这样做,那些被压抑的内容就无处藏匿了,孩子就像镜子一样照出了我的内疚和屈辱感,我非常的难堪难受,忍不住要对这些进行攻击。

所以在纠正孩子的问题时,既有纠正的这种语言和行为,还有厌恶和排斥,这其实是一个总体的自我攻击。

也许这个妈妈不吧唧嘴,但是她会隐隐的感觉到自己可能有其他的令自己厌恶的生活习惯,她用厌恶自己的方式使自己不吧唧嘴的,而不是从容不迫的、很轻松的遵守一个规则,她有很多的自我攻击,这个自我攻击平常是看不到的,因为它是在潜意识层面,那么在看到她的亲人,她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她在纠正孩子的这个行为的同时,也把自己的自我厌恶投射出去了。自我厌恶导致了对孩子的那种厌恶,所以在纠正孩子毛病的时候是有厌恶的情绪,有反感,而孩子会感觉到原来爸爸妈妈不喜欢我,但是【实际上这是冤枉,是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

静虹:那这里面一个重要界限就是说她带不带有这样一种情绪?

文莉:是的,比如说,有的妈妈可以这样说:孩子,我们俩比比赛,看谁吃饭不发出声音?这就是非常非常轻松的一种状态。她没有自我厌恶,但是如果有非常厌恶的面部表情和整个身体语言,这就是自我厌恶的投射。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困扰,或者是孩子出现了一些异常的症状,有困惑且难以排解的情况,也不妨向海豚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静虹:那么应该如何理解孩子对于父母的反馈呢?比如说:经常会遇到孩子抱怨爸爸妈妈很凶啊,不喜欢我啊,对我很粗鲁。父母为此也很是苦恼。           
文莉:因为我们认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父母造就的,所以孩子如果真的是感觉到父母攻击自己不喜欢自己的话,我们多半认为他是真的。这就像如果我们去某一个餐馆吃饭,服务员的服务质量好坏不是由他们说了算,而是由我们说了算,我们评论他们好就是好。一个父母亲做的是不是好,最有发言权的不是父母在那唠叨说:我为孩子做了多少多少,而是要做客户调查,调查孩子是不是也认为足够好?父母想要做得更好,也需要偶尔的发一下”顾客反馈表”,定期地和孩子进行交流,看看孩子对自己有什么反馈,然后做相应的改进就可以了,而且这样做,可以保证不会出错。

好了,今晚分享的内容就到这啦,关于“投射”这一部分,大家也可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加以觉察。我们明年再见啦~

静虹:大家晚安,祝大家好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