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和心理咨询碰撞交流的那些年(二)

2022-04-30

静虹:

大家晚上好,又是周四的晚上。很高兴此刻又和大家相聚在这里,看看今晚,文莉老师和我们分享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文莉:大家晚上好,今晚和大家交流和分享的,依旧是我和心理咨询的那些事。也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探讨。

回溯过去,让我和心理咨询接触的契机会是对那会的处境充满疑惑和无助,或者说,这里面还夹杂着不安和恐慌。因为不知道如何和自己相处,和自己在一起。或许这听起来似乎是有些搞笑的,甚至还会有所质疑,居然还有人不知道应该如何和自己相处的?

但事实确实是如此,我想,那时当下应该做的是臣服。将心中的困惑向信任的比我年长一些的长辈分享,她对我说:“【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声音就像是旧录音机的声音,你并不能阻止它发出声音。嗯...就像是头发和指甲一样,它们都是在看似悄无声息中生长。所以头脑它也只是我们身体中的一个器官,并不是全部,它只是代表着我们内心的一个声音罢了。我们能做的,只是在听着内心或多或少声音,继续前行。】

静虹:

那你当时听完是怎么的感受呢?

文莉:

而当时的我,并不能理解这些话,更多的我感受到的是,所有的感受,都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而后的我,有时会想起她所说的话,确实如此,无论何时何地,你都能听到内心很多的声音,而要做的,是去平衡这些声音。还有,找到那个最最洪亮的声音,并坚定它。

找咨询师的原因之一,可能会是极其迫切地寻求“最后一根稻草”,寻求救援。四面楚歌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另一方面又会认为,将很大的希望寄托于咨询师身上,认为咨询师一定可以“解救”自己的。

静虹:

应该大部分的来访者或者说想要即将尝试咨询的来访者或多或少是这样想的。

文莉:确实。不过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话,那么可能你会很失望吧。在那样子的情形下,可以来想想,咨询师充当着怎样的角色呢?除了是倾听者以外,还得是力挽狂澜的救世主,或者是无所不能的专家。而在这样的设想下,这些想法可能会将你的咨询之路摧毁,会对咨询师感到失望,也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感到失望。

可能在某些人的定义里,咨询师就像“止痛药”一样,痛的时候,需要疯狂寻找。不太痛的时候,就可以不需要。

可能把咨询师比喻成“拐杖”会很贴切吧,咨询师只能在我们迈不开步伐的时候,暂时性地陪伴着我们前进,而更长的时间和更远的路,其实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走。

静虹:

恩,就像你说的,将咨询用于止痛的特效似乎不太合适。在专业的咨询设置中,是需要遵循定期定时进行咨询的。我看咨询工作每次的时长有些不同的设置,文莉老师方便和大家介绍下吗?

文莉:

认知行为流派多采用一个小时,精神分析常用五十分钟,分析心理学、催眠等深入潜意识探索的方法采用一个半至两个小时。

静虹:

那么具体的每次咨询时长,又应该是如何确定的呢?

文莉:

一般是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情况设计咨询方案,给出建议,咨访双方确定。

咨询时长一旦确定,工作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框架,这个框架对咨访双方都有重要意义。在咨询期间,双方不管谁出现“越界”的情况,比如迟到、想提前结束、延时等,都意味着内在有一些情感因素在起作用,可能有一些潜在的动力需要去面对、探讨和理解。咨询师需要视具体情况适时在咨询中带领来访者进行探索。

静虹:

另外,有些来访者还有这样的疑惑。

比如:

我很难受,希望随时去见我的咨询师都能见到,可以吗?

再比如:

我工作很不稳定,只能临时预约,可以吗?

文莉:

不可以的,就像我们刚刚前面说的,

心理咨询需要固定的会面时间:每周1-2次,一个疗程N次,一般是在首次咨询时咨访双方商议确定的。

静虹:那么为什么要预先确定固定的会面时间呢?

文莉:

【1、    给来访者安全感和确定感】

来访者几乎都有安全感缺乏的问题,安全感与不确定感相关。确定了以后的咨询节律,来访者就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到咨询师,对处理分离期间的焦虑有帮助,而且便于来访者在两次咨询期间去感受和学习容纳自己的情绪。也可以说是有了确定的期待和目标,即使在你特别难受的时候,你依旧耐心地陪伴自己;或是在你觉知到你有所成长的时候,期待着确定的那天和咨询师的分享。

【2、可作为来访者状况的评估内容】

有的来访者不愿意做疗程,不愿意预先确定下次咨询时间,总是要临时预约,或在两次咨询之间临时加插咨询。这些现象,可能意味着,这个来访者对于建立稳定的关系是有困难的,还有,他有较强的依赖性或焦虑较大,在分离期间无法很好容纳与处理自己的情绪,这些都是在咨询中需要关注和处理的地方。

【3、便于咨询师做好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工作,需要咨询师在精神状况较佳的情况下进行,并且要有条不紊。所以,工作安排需要预先进行,并且条理分明,咨询师才能在个体一些有影响性的状况中做好调整,进入平静的工作状态。

静虹:那么可能很多人就会疑惑,到底咨询师充当的是怎样的一个角色呢?

文莉:【A.咨询师不能改变现实,但能改变你的视角】

生活不可能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心理咨询当然也不是速效止痛药。
对人们的现实困境,心理咨询其实一筹莫展。你的故事,咨询师在听,但他却是在用眼睛听。
他观察你的表情、情绪,无意识动作,分析你在如何说故事,故事里哪些内容是你的解释,哪些是你的赋义。好的咨询师总是在激发你对自己的反思,使你从你的问题中看到自己。
有时候,你受到启发,改变了一个视角,从“我是一个被动的受害人”变成“我是某一个问题的形成者
”,很多东西就会变得不同。

【B.不能在你生命中扮演一个“父亲”(母亲)或差不多的角色】
如果咨询师扮演是父亲(母亲)或丈夫(妻子)这样的角色,来访者可能会依赖这种关系,失去独立和成长的契机。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蛋壳里的小鸡,被某一种行为方式禁锢了自由,心理咨询要做的就是帮助小鸡打碎这层蛋壳,让它来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中。

【C.不能或很难立竿见影】
如果来访者只是哭诉,咨询师就只能当一双好耳朵,提供最基本的心理支持。
他必须等待,等待一个时机,等待一个“入口”,等待她过了最初的宣泄阶段,做好领悟的准备,等待她开始投入,才能陪她慢慢地成长,慢慢地改变。
如果治疗关系在起点时就中断,那就只能是一次失败的咨询,来访者没有收获。心理咨询不像内科看感冒,一剂下去药到病除。一个最简明的短程治疗,也需要一个阶段的时间。除了时间,还需要经济上的准备。

【D.不同于与朋友间的倾谈】

情绪不好时,我们也会与亲密的朋友做一番倾心交谈,经常也有很好的效果。
心理咨询中那种亲密信任的关系,有时与朋友的感觉非常相似,但不完全一样。
你的种种感受与看法,会受到咨询师完全地接纳与尊重;你的隐私,绝对受到保密;咨询结束,关系立刻中断,没有任何牵扯——这会为倾诉带来很大的安全感和私密性。

【E.很可能不会让你一直感到满意】

很多人对心理咨询有一种误会,以为就像咨询师和来访者坐在一起分糖果,你好我好大家好。
【其实,有些时候,心理咨询也是很痛的,咨询师不会永远让你感到高兴,体验痛苦在心理咨询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症结往往是在那里。】

此外,咨询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讨论与咨询师的关系。
不少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对咨询师产生了意见,比如认为咨询师对他不够关心、对咨询师的某些言行感到愤怒,但却不敢暴露出来,怕把咨询师得罪了。
这样一来,互动受到阻碍,治疗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其实,这些感觉非常重要,要随时让咨询师知道,以此来调整你们的关系。
实质上,是调整你婴幼儿时期就形成的内在关系模式和关系感受(这部分比较专业和深入,我们另找时间谈)。

一个咨询师,不可能适合所有的来访者

每个咨询师都有他最适合的来访者,一位咨询师就曾说:“我最适合那些与我有相同心理问题的来访者。”就像两个物体,震动频率越接近,就越容易产生共鸣。
理想的咨询就像谈恋爱,要双方都找到感觉,在同一频道互动,影响才会真正发生。所以,你在选咨询师,咨询师也在选择来访者,当然,一个咨询师的技术越成熟,经验越丰富,适合的范围会扩大。
如果一个咨询师非常适合你,那是一种机缘;如果他没有接受你或你没有接受他,不一定是谁的错,也许只是频道各不相同。
有时还会出现有趣的现象,来访者甲本想约A咨询师,由于时间和金钱上的一些考虑,找了B咨询师,后来又找了C咨询师,几年之后,还是去找了A咨询师。这里面也有比较深入的一些心理内容,表面上看是“时间“和”金钱“的问题,其实,是跟甲的内在关系模式密切相关。表面上看起来甲似乎走了弯路,其实,他并没有走弯路,这一路走,满足了他内在的某种心理需求……

在心理咨询中,有非常多类似这样好玩的事情发生,有机会再一件件跟大家掰着看。

文莉:

今晚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静虹老师和大家们的陪伴。希望大家在今晚的心理课程中,能或多或少的有所收获。我们,都在路上。

静虹:

感谢文莉老师今晚的分享和大家的陪伴,我们下周见。

文莉:

大家晚安,我们下周再见。


分享